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三同论坛

一线思考 | 浅谈出口食品企业推行“三同”工程的困难与对策

2016-12-19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12月8日

20149月,李克强总理在听取质检工作汇报时提出,质检部门要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质检总局通过多方考察研究,借鉴目前供应港澳和出口日韩食品取得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同线同标同质”的工程,希望将此做法逐步复制到其他产品上,以带动国内产业整体提质升级。

“同线同标同质”,就是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从而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三同”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引导消费回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因此,“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对促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内消费者信心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日益成熟,高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消费者赴海外抢购风潮。这种形势下,对原定位于高端消费的出口食品企业调整市场结构,由专供外销,转向国内外市场并举,出现了难得的机遇。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出口产品质量口碑,借助政府搭建的“同线同标同质”推广平台,实现优质优价,开拓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是出口食品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另一条发展之路。

根据国家认监委对全国24个省(市)1575家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近9成的企业愿意并认为能够内销转型,73%的企业内销产品具有自主品牌,企业内销市场的销售份额已逐步大于外销市场,但增长速度缓慢,出口企业内销产品占国内消费市场份额仍然不大,出口食品企业本应发挥的带动国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转型升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上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食品供给来改善消费品质,更希望能够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符合国际高标准要求的优质产品,而且价格更加低廉已成趋势。

出口转内销,企业销售渠道转型变革,开通新市场,是我国出口企业完成两条腿走路的必然趋势,但这过程却不顺畅,还将面临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

一是品牌号召力未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进口食品日益增多,加上外国品牌的大力宣传,我国高端食品如婴幼儿奶粉、葡萄酒等逐渐被外国品牌占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信心严重偏低。部分出口食品企业由于长期专供出口或偏重出口,对国内消费市场重视不足,市场投入偏少,市场占有率偏低,导致企业在国内认知度不够,品牌号召力低等问题。

二是销售无平台。受国内市场营销模式、竞争方式的影响,长期打拼国际市场的食品出口企业缺少营销人才和内销经验,对于内销市场难以驾轻就熟。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过程中,自建品牌的推广费用以及进驻卖场的成本过高,市场上目前缺乏免费的推广平台,碍于成本问题,很多企业意兴阑珊。

三是价格无优势。国内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优质往往不能优价,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产品,为控制成本,国内销售的产品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生产材料与外销产品有所不同。

一要借鉴经验,完善制标工作。习近平主席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我国消费者推崇发达国家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达国家商品标准严格,管理规范。近年来,通过引用国际标准,使我国出口产品的合格率不断提高,也促进我国各类产品的质量均有所提高。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加强食品标准的战略研究,制定完善健全的食品标准,以此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化水平,不断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检企合作,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上线“三同”服务平台的内销产品,应完整复制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通过加强对上线产品认证监督抽查,开展内外销标准的对标、及时发布企业名单,从而保证了出口食品的高品质,引导国内消费者选购。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联动监管机制,探索在“同线同标同质”领域形成结果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享,减少和避免重复检查,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生产和竞争环境。

三要加强宣传,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国务院于2016824日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要求,加快实施帮扶计划,指导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三同”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有供应香港、日韩两个平台项目上线,平台上食品生产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超连锁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在进行了供需对接。建议国家认监委更广泛地咨询各方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联合农业、食药、商务、质监等部门召开了“三同”专场宣传会,争取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广泛认知、协同配合的推进工作氛围,争取更多高品质的有效供给和更多有需求的受众,大力提振消费信心。也可以通过微信、APP等多种新型技术进行宣传。

 

京ICP备05035142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航西路4号院2号楼
电子邮件:santong@cnca.gov.cn联系电话:010-80470311、80474122、8047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