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之思文言文的典故 拼音 原文及翻译

一、拼音标注‌chún lú zhī sī‌

‌声调说明‌:

莼(chún):阳平声(第二声)7

鲈(lú):阳平声(第二声)7

之(zhī):阴平声(第一声)7

思(sī):阴平声(第一声)12

注音符号同步标注:ㄔㄨㄣˊ ㄌㄨˊ ㄓ ㄙ 7

二、释义溯源该成语典出《晋书·张翰传》,记载西晋名士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地的菰菜、莼羹及鲈鱼脍,遂辞官归乡14。后世以此比喻‌深切怀念故乡的心情‌13,属典型的借物抒怀表达。

三、文化延伸因典故承载的乡愁意象,“莼鲈”在古诗文中常与“归隐”主题关联,衍生出“思莼鲈”“莼鲈兴”等短语,成为士人表达故园之恋的文化符号8。

‌总结发音要点‌:

textCopy Codechún lú zhī sī

莼 鲈 之 思(注:此处拼音组合无需角标,因其为全文结论性呈现)

莼鲈之思原文及翻译

原文(据《晋书·张翰传》与《世说新语》双版本校勘)‌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34

‌补充背景(《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9

‌白话翻译‌张翰被任命为齐王司马冏的东曹属官,在洛阳任职时,见秋风吹起,思念起故乡吴地(今苏州)的菰菜羹、莼菜羹和鲈鱼脍,感叹道:‌“人生最可贵的是顺遂心意,怎能为了名利爵位,在数千里外受做官的束缚!”‌随即命人驾车返乡。不久齐王兵败被杀,时人都称赞张翰有先见之明。46

‌关键注释‌:

‌莼羹‌:莼菜制成的羹汤,口感滑嫩1

‌鲈鱼脍‌:切薄的生鲈鱼片,吴地名菜17

‌适意‌:顺从本心,不为外物所拘9

‌见机‌:洞察事态先兆59

‌文化意义解析‌‌乡愁符号‌:莼菜与鲈鱼成为思乡的文化意象,李白《行路难》“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即化用此典。710

‌处世哲学‌:张翰弃官归隐,体现“适意人生”的价值观,与魏晋名士崇尚自由的风骨呼应69。

‌历史隐喻‌:“俄而齐王败”暗含对乱世危局的敏锐预判,超越单纯思乡情感58。

‌典籍差异说明‌细节《世说新语》版本《晋书》版本‌思乡触发物‌莼羹、鲈鱼脍菰菜羹、莼羹、鲈鱼脍‌归隐动机‌强调美食乡情隐含政治危机预感‌时人评价‌“见机”(洞察先兆)补充“性至孝”等生平△ 今通行版本多融合二者,以“莼鲈之思”为核心意象27。

此整理严格依据文献记载,重点标注不同典籍的表述差异。若需全文对照或延伸解读,可进一步补充。

莼鲈之思的典故

一、典故起源:张翰的秋风之思‌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掾时,客居洛阳。某日见秋风乍起,忽念故乡吴中(今江苏苏州)的莼菜羹与鲈鱼脍,慨叹道: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随即辞官归乡。不久齐王兵败,时人赞其有先见之明12。

‌关键细节:‌‌美食意象‌:

《世说新语》记载张翰思念“吴中菰菜羹、鲈鱼脍”24;

《晋书》演变为“莼羹、鲈鱼脍”15,后世多沿用此说。

‌双重动机‌:表面因思乡美食辞官,实则暗藏对政局动荡的预判,体现乱世中的处世智慧26。

‌二、语义演变:从饮食到文化符号‌‌原型意象‌:最初特指张翰故事中的莼菜与鲈鱼组合,南朝文献直接引用典故5。

‌文学化定型‌:

唐代李白、杜甫等诗人将“莼鲈”转化为思乡归隐的固定意象(如杜甫“忆鲈鱼”暗喻隐逸)67;

宋代陆游、苏轼进一步抽象为“家乡风味”代称46。

‌成语衍生‌:形成“莼鲈之思”“莼羹鲈脍”“秋风莼鲈”“忆莼鲈”等同源异形词15。

‌三、文化影响与经典化历程‌时期代表性作品/事件贡献‌南北朝‌《世说新语》记载确立典故原型24‌唐代‌李白《行路难》引用推动意象大众化3‌宋代‌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关联家国情怀与个人抉择4‌明清‌张煌言诗歌、李渔随笔强化隐逸精神象征67‌现代‌鲁迅、陆文夫等作家化用融入当代乡愁表达14‌四、核心内涵解读‌‌乡愁载体‌:莼菜鲈鱼作为江南风物,成为游子情感的物质寄托34。

‌隐逸符号‌:传递“弃名利而求本心”的士人精神,与陶渊明“归去来兮”形成文化呼应47。

‌政治隐喻‌:张翰的“见机而退”,为后世文人提供乱世中的生存范式26。

‌结语‌“莼鲈之思”从一则历史轶事升华为贯通千年的文化基因,其魅力在于以味觉记忆勾连人类共通的乡土情结与自由向往。如辛弃疾词中所叩问——当西风再起,你我是否敢于追随本心?

莼鲈之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一、核心原文(《世说新语·识鉴》版本)‌‌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37

‌二、白话翻译‌‌张翰(字季鹰)被任命为齐王司马冏的东曹属官‌,在洛阳任职时,见秋风吹起,思念起家乡吴地(今苏州)的莼菜羹和鲈鱼脍。

‌他感慨道‌:“人生最可贵的是顺从本心、活得自在,怎能为了功名爵位,漂泊数千里之外做官呢?”于是当即辞官,乘车返回故乡。

‌后续发展‌:不久后齐王兵败被杀,时人均赞叹张翰有先见之明。36

‌三、重点词汇注释‌‌文言词汇‌‌释义‌‌文化延伸‌‌莼菜羹‌莼菜烹制的羹汤,口感滑嫩江南“水八仙”之一,象征江南风物15‌鲈鱼脍‌切细的新鲜鲈鱼肉片古代吴地名菜,凸显食材本味18‌适意‌顺遂心意,自在无拘体现魏晋名士追求精神自由的风骨78‌羁宦‌寄居异乡为官暗含仕途束缚与乡愁的矛盾27‌见机‌洞察征兆,预见时局张翰归隐后齐王败亡,凸显其智慧38‌四、文化意象解析‌‌乡愁符号‌:“莼鲈”不仅是食物,更成为思乡的文化符号。张翰因家乡风味辞官,后世以“莼鲈之思”代指深切的故土之恋45。

‌饮食密码‌:魏晋时期莼羹必配鲈鱼脍,形成“食脍配莼”的固定组合,这一饮食传统强化了意象的情感联结5。

‌文学传承‌:从唐代贺知章“钜野韶光暮,东吴春溜深”,到苏轼“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历代诗人借该典表达归隐之志6。

‌五、延伸知识‌‌张翰结局‌:归隐吴地后拒再出仕,其“弃官品鲈”成为士大夫精神自由的典范68。

‌清代再现‌:乾隆下江南必食莼羹,并将张翰故事题于苏州行宫,推动“莼鲈之思”融入江南文化记忆6。

‌典故凝练‌:一盘莼鲈,千年乡愁。秋风起处,便是归途。

(文末可发起互动话题:#你的乡愁味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