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全国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9.97万件

2019-04-04 来源:

3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主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解读及信息发布”的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有保障,但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仍然突出。

方便食品、冷冻饮品合格率较低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完成24.9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检任务,较2017年增加了6.9%,覆盖全部33大类食品,检出不合格样品5965批次,样品平均不合格率为2.4%,与2017年持平,比2014年降低2.9个百分点,风险防控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完成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0696件,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693吨,同时,对检出不合格产品实施跟踪抽检,对问题严重的企业采取现场检查、停业整顿措施,甚至吊销许可证处罚。

据食品抽检司司长段永升介绍,食品安全抽检有4方面特点:一是肉蛋奶、米面油等日常消费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较高,如乳制品合格率为99.7%,较201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3058批次,有2批次检出不合格,合格率达到99.9%。

二是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较高。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样品抽检不合格率为0.4%,大型食品经营企业样品抽检不合格率为1.5%。

三是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合格率较低。方便食品抽检347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60批次,不合格率为7.5%,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冷冻饮品抽检1176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85批次,不合格率为7.2%,主要是生产、冷链、贮存、运输等环境卫生或冷链温度不达标,导致微生物污染问题;淀粉及淀粉制品抽检3514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85批次,不合格率为5.3%,主要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四是部分污染因素得到控制,但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仍然突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蛋制品中“苏丹红”、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5年未检出。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19.2%下降到2018年的5.3%。蜂蜜中禁用兽药氯霉素检出的不合格率,由2015年的1.5%下降到2018年的0.4%。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看,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超标不合格率为1.7%,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的29.6%;食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不合格率为1.1%,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的15.4%;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不合格率,虽然由2014年的1.8%下降到2018年的1.0%,但在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达25.0%。

食品生产司司长马纯良介绍说,我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在99%以上,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乳制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产品的品质不高,低温乳制品的冷链储运销售管理薄弱等,老百姓对我国的乳制品消费信心不高。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进一步强化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生产劣质乳制品、假冒乳制品和“山寨”牛奶的要依法严厉打击;加强宣传引导,提振和培育消费信心。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人心,食品经营司司长李奇剑在回答《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推进落实学校负责人、家长陪餐制度和学校厨房明厨亮灶,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李奇剑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从目前监督检查和抽检情况来看,学校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虽然没有“零风险”,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研究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当前重点是落实校长(园长)陪餐制。加强食材源头管理。督促学校严格筛选供货商,严格进货查验,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指导学校食堂、承包或供餐单位建立追溯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实行大宗食材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同时,全力推进“明厨亮灶”。2019年年底,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比例要达到70%。广泛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让师生家长随时可以对学校食堂、学校供餐单位的食品原料、餐食加工、后厨卫生等进行可视化监督。另外,还要加大日常检查和惩戒力度。持续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惩重处违法行为。探索将校园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实行联合惩戒。继续推进社会共治。逐步落实家长陪餐制,发挥家委会作用,鼓励家长、家委会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监督。

重点监管保健食品虚假宣传

特殊食品司司长周石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夸大宣传,甚至吹嘘成神药欺诈消费者等问题屡禁不止。欺诈和虚假宣传是一个社会顽疾,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取证难、认定难,需要社会各方综合治理。

周石平表示,自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案件5.8万余件(据不完全统计,普通食品虚假宣传案件占比达94%以上),货值33.2亿元。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截至3月1日,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

周石平还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4方面措施:一是在保健食品标签上设置特别提醒区,特别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不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等内容,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二是规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对不同历史时期批准的保健功能进行梳理、论证,调整部分保健功能声称,取消与现有功能监管定位不符、与现有健康理念和保健需求不契合的保健功能,避免与药品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混淆。研究进一步强化企业功能声称主体责任、企业自我申明、自我承诺的制度设计,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大浪淘沙的市场自净作用。

三是广泛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和消费提示,提升消费者对违法行为的识别力、抵制力和免疫力,引导消费者明白消费。

四是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虚假宣传专项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查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虚假宣传、明示或暗示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

此外,据广告司司长刘敏介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去年查处食品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3858件,占查办广告案件总数的9.3%,同比增长23.7%。其中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案件726件,罚没金额1977万元。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以食品、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持续开展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全国性食品违法案件将挂牌督办

据执法稽查局副巡视员王松林介绍,2018年,全国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9.97万件,货值金额7.6亿元,罚款35.5亿元,没收违法所得1.67亿元,吊销许可证219件,捣毁违法生产经营窝点360个。案件数、货值金额、吊销许可证数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罚款数同比增长48.5%,有力打击了食品违法行为。

王松林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度。组织指导地方密切跟踪、关注直接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同时,对于重大案件,加大查办和督查督办力度,对危害性强、性质特别恶劣,直接损坏公众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由总局直接组织查办;对跨区域、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违法行为由总局挂牌督办;对地方查处的重大案件进行督查督办。通过对违法行为穷追猛打,追根溯源,打团伙、摧网络,除恶务尽。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加大与公安等机关联合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力度,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涉嫌犯罪行为,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代价。对重大案件线索,通过行刑衔接机制,由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将案件查清查透。

京ICP备05035142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航西路4号院2号楼
电子邮件:santong@cnca.gov.cn联系电话:010-80470311、80474122、80476172